而后,两人分家出去,在村子最东边分到一块地,盖了房子,接下来十七年生下了六个孩子,日子过得平淡和美。
原主就是苏松夫妻的第一个孩子,生下她的第八年,两人才生下第二个孩子。
所以原主的童年时期,得到了父母独一无二的宠爱。
苏松重视这个女儿,去县城卖草药时都要带上她。
他还白送了一家药铺很多药材,就因那家药铺是一女大夫所开,那女大夫可以教他的女儿识药草明药理。
后来,在原主八岁的时候,那女大夫正式收她为徒,教她如何制药,如何配药,如何诊脉针灸,如何治病救人。
山岩村地处深山之中,与外界交流甚少,村民的思想自然要陈旧很多。
在各家只能勉强饱腹的情况下,谁家会出多余的钱财送女儿学手艺呢?
所以当时苏松的决定引来了村里人的非议,就连妻子荷花也受到了这些质疑声音的影响,变得犹豫起来。
“松郎,我们送阿晚去跟女大夫学医术是不是做错了?再过几年,阿晚就要择婿嫁人了,她带着一身本事去协助夫家,为夫家挣钱去了,对我们的家庭有什么用呢?还不如省下钱来,让晨芷、午芎他们吃点好的,将来送他们去药房学艺,对我们家才是真的有好处。”
苏松却不赞成妻子的话。
他想得更为深远,“荷花,我们的孩子,无论男女,都要有一技之长,将来能独当一面。”
“尤其是女儿,更不能敷衍地将她养大就算完事了。”
“她有了一技之长,便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以后无论是嫁人还是不嫁人,她都能靠自己的本事挣得一份银钱,供自己生活,不用仰人鼻息,更不会走投无路鬻儿卖女以换取三五两银子果腹。”
“即便日后女儿嫁出去了,又能改变什么呢?她嫁出去了就不是我们的女儿了吗?看着女儿在夫家过得不好,忍气吞声,吃口饭都要看人脸色,我们做父母的心里不会难受吗?”
“所以,荷花,无论是阿晚,还是她的弟弟妹妹,我都会尽力去培养的,我希望他们长大后像我一样,能够自食其力,能够用自己的本事挣一口饭吃,这口饭不仅能保命,也能保住尊严。”
荷花不认字,也没读过书,她的观念和见识都是从娘家和村里获得的。
苏松的话,她听不太懂,也不能完全理解。
但是她听明白一点,让女儿学本事,对女儿的一辈子都有好处,以后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