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点了点头,“那么,你觉得张道临在姜国能发展起来吗?”
说着,岳川把之前姜大郎家中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
“他在姜国重建紫霄门,势必要在姜国百姓中挑选弟子。而这些孩童都是姜国的财富,姜国的未来,你说……龙阳会容许他在姜国壮大吗?”
大黄顿时蹙起眉头。
张道临身为紫霄门弟子,重建师门理所当然,可是他在姜国招募弟子,这就说不过去了。
离开姜国,到西域才是他最好的选择!
“老师,我等会儿便去拜访姜大郎,看一看他家两个孩童的资质。若真如张道临所说,我可以将其收为弟子。”
岳川心中一动,没想到,大黄也生出了收徒的想法。
不知道是不是刚才那一番“名人”的话语触动了他。
这样也好,学问这东西,总归是要传承下去的。
历史上,孔子门下七十二贤、弟子三千。
但要说最有价值的弟子,岳川觉得应该是曾参。
此人参与编《论语》、著《大学》、写《孝经》、著《曾子十篇》。
他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学说一以贯之,是儒家正统思想最正宗的传人,没有之一!
后世尊奉为“宗圣”。
无论学派也好、宗教也好,最可贵的,并不是弟子取得了什么成就、闯出了什么名气、创下了什么基业。
而是曾参这种,能够把祖师爷的学问、思想原封不动学过来,再原封不动传下去。
原封不动学过来,已经难倒了99%的人,再原封不动的传下去,又淘汰掉了99%的人。
圣贤者多如牛毛,曾参却绝无仅有。
岳川希望大黄是自己的“曾参”,同时也希望大黄能找到属于他的“曾参”。
(求催更~)
散席后,岳川并没有离开,而是留在南郭小院和大黄交流学问。
“老师,又要给君上准备文章吗?”
岳川翻了个白眼,“靠他自己,能写出什么像样的东西吗?”
龙阳的深浅,岳川可以说一清二楚。
写的一手好字,剑气铿锵、恢弘磅礴。
但是说起文章,龙阳真的够呛。
哪怕整天在孔黑子身边熏陶,也没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龙阳“发表”的所有文章,都是岳川代笔,由大黄转交。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