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
其祖先建立陈国,后迁徙到齐国,后因政治原因迁徙到齐国,成为田氏。
对,没错,就是田氏代齐那个田氏。
不过田氏代齐那个田氏跟孙武这一支没啥关系,因为老早之前,孙武这一支的祖先就因功被封于乐安,被国君赐姓孙氏。
脑海中回想一遍孙武的资料,岳川更加确信,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遇到一个齐国来的孙姓表字长卿的人,基本不会出错了。
如果是上辈子,重名现象严重,街上喊一声张伟,不但有唱雪碧的,还有喝雪碧的。
但是这个时代,籍贯姓氏表字加在一起,基本不会有重名现象。
如果这个范围缩小到贵族群体,那就更少了。
所以,岳川很确信这个其貌……飞扬的年轻人就是兵家至圣,人称老六之祖的孙子。
至于长卿所说的“著书立作”,基本就是《孙子兵法》。
周朝推崇“礼”,战争也遵循礼制。
比如“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其中祀是祭祀,戎是战争,由此可见战争和祭祀同等重要,都充满了仪式感,有很多规矩需要遵守。
“礼”约束下的战争,更多的是一种竞技,只决胜负不分生死。
真正的目的是让对方低头服输,而不是肉体上的消灭、经济上的掠夺,更不是政治的延伸。
开战之前先派人去通知一声,告知对方我为什么打你,叫你这顿打挨得明明白白。
比如《烛之武退秦师》之中: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意思就是,晋、秦联合揍郑国,因为郑国没伺候好晋国,还背着晋国跟楚国勾勾搭搭。
接到战书的一方可以立刻认错,郑国要是表示跟楚国一刀两断,以后不再联系了,跟晋国好好复合,派几个美人抱着晋侯的胳膊来几句“好~不~好~嘛~”,这事也就过去了。
如果正好家里死了人,或者闹灾荒,也可以表示往后延延,等我处理好家中事务。
使者一来二去,你定一个时间,我定一个地点,这场架基本也就约好了。
而这个过程中,使者就代表国君,羞辱使者就是羞辱国君,斩杀使者更是会遭到全天下的唾弃,比打败了还丢人,这就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由来。
开战之后也不会搞什么“斩首行动”,如果不小心冲到对方国君面前,非但不能攻击,还要以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