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摹文字又有何难?”
孔黑子一听,对啊!
给一个图,甚至不需要给图,只需说个样子,村妇就能制作出精美的绣品。
照着文字摹写,简直再简单不过。
村妇即便不知文字何意,也能一笔不差的描摹出来,字形字迹都得一模一样。
有这种大环境的熏陶,姜国就是家家学文习字,人人知书达理啊。
这是人人为龙的一小步,却是教化天下的一大步啊。
于是,孔黑子拱手说道:“尊师,真大贤也!”
长卿急切的说道:“还有一个法子呢?”
大黄从怀中拿出一枚印章,沾上印泥随便盖在白纸上。
“若是将书籍内容雕刻出来,刷上墨汁,一盖便是数百字,顿饭功夫便是一册书,只需要扩大规模,一天可成书千册、万册。先生以为如何?”
两人看了看印章,又看了看纸上的文字。
“竟如此简单?”
“高!实在是高!”
大黄捏着纸张上下挥舞了几下,说道:“此策简易,但所成文字匠气有余、灵韵不足,且易被上层掌控、禁锢,凡刊印之物,皆要审核、删改,最终面目全非。”
孔黑子点头。
大规模刊印,肯定需要雕刻大号的印章,必须用大量的石材、工匠以及场地等。
这些,必须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资源,平民百姓根本无力承担。
而且,书籍制作从万民手中集中到一个作坊,又跟“权”、“柄”一样,被上位者掌控,只需要一道政令就能轻易删改,甚至焚书。
孔黑子拱手道:“确如尊师所言,此二策各有利弊得失。两害相权取其轻者,某更倾向于前者,万民著书,著万民书!”
长卿也拱手道:“同!”
大黄说道:
“此二者各有利弊,却也相辅相成。比如《字典》这种变化不大,需求量旺盛的工具书,或者某些启蒙读物、教材,可以使用雕版。以达到统一标准、同一内容。”
说着,大黄又拿出一本龙阳“编撰”的《字典》。
明白这本书的用法,孔黑子和长卿又是一阵赞叹,连带的把龙阳也夸了一遍。
“人不可貌相啊!王子阳竟有一颗文心。”
“我等不过是工于小术,王子阳却工于大道!”
大黄憋着笑,继续说道:“私人著作可以倾向手抄,促进文化传播,规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