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啊!”
岳川呵呵一笑,继续翻看马政。
养鸡确实是“拔一毛而利天下”,老百姓能够鸡生蛋、蛋生鸡,无穷尽。
问题是,老百姓没有最初的那一只鸡。
这就是贫穷的根源。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鸡蛋卖不出去。
这东西脆弱,不易运输,而且有保质期,所以只能就近出售,如果当地消费能力不强,鸡蛋肯定卖不上价,只能压价处理,最后无利可图,挫伤养殖户积极性。
鸡也一样!
老百姓舍不得吃,就是媳妇生产,婆婆最多也是煮一颗鸡蛋补补身子,杀鸡是不可能杀鸡的,老公鸡得留着打鸣,老母鸡得留着下蛋。
不下蛋的老母鸡才抓了卖掉,但是当地消费能力不强的话,一样卖不上价。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隔三差五的鸡瘟,养鸡户无论大小,遇到了都是欲哭无泪。
眼下姜国不一样。
首先是城隍庙以及各地的土地庙,香火非常旺盛。
家中“有事”的人找城隍或者土地,肯定要带供品,最常见的就是鸡了。
“事情”办完,上庙里还愿,也不能空着手,再带一只鸡。
所以,姜国的鸡很畅销,需求量非常大,不愁卖。
再加上稷下饭庄每天都在收购公鸡、母鸡、鸡蛋,很多老百姓都跃跃欲试养鸡了。
养一只母鸡,两天收一枚鸡蛋,隔三差五拔几根毛,攒起来都能跟货郎换东西。
这一天天的,都是钱啊!
很多人大事糊涂,但小事绝对精明,甚至是狡猾。
如此一来,鸡在姜国就完成了一次循环。
《鸡政》提供鸡苗,百姓负责养大,并且在养殖过程中收鸡蛋、拔鸡毛获取利益,最后还能卖鸡获取财富,然后买入更多鸡苗……
稷下饭庄则获得了源源不断的鸡蛋、鸡毛、成鸡,能够持续、稳定提供荤菜、肉食。
姜国的仙家成员有了口福,孔黑子师徒等人也跟着受益,参与建造稷下广场的八百少年也可以跟着喝口汤,啃块骨头。
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借此让各个环节的人群都能受益、获利。
这也算是一种“稷下乘凉”。
嗯,感谢鸡为姜国做出的卓越贡献。
《马政》是《鸡政》的扩大版,涉及环节更多、投入成本更大、技术要求更高。
但是跟《鸡政》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