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圣之前从中土神洲返回北俱芦洲后,在那个藩属小国继续书斋治学,一位老夫子突然登门拜访,之后李希圣南下途中,刚好碰到了一位少年道士和一位老观主。
其实这场重逢,对李希圣来说,略显尴尬。
那位东海观道观的老观主就很乐呵。
如今这个浩然儒生的李希圣,与师尊道祖再次相见,到底是道门稽首,还是儒家揖礼?
结果李希圣先与道祖打了个稽首,再后退一步,作揖行礼。
之后李希圣就带着崔赐赶来京城,主要是先前此地动静太大,李希圣远在北俱芦洲,都心生感应。
大骊铁骑,所向披靡。
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小巷门口,刘袈见那气度不俗的儒衫男子,站在了小巷外边,然后挪步向小巷这边走来。
老修士立即看了眼弟子。
少年以眼神作答,干嘛。
老修士见他不开窍,只得以心声问道:“该不该拦?”
赵端明心声道:“反正我不认识他。”
“确定?不再看看?”
“师父,真不认识。”
“文庙陪祀圣贤的挂像那么多,你小子再好好想想,拿出一点天水赵氏子弟该有的眼力。”
“师父你烦不烦啊,我真不认识他,半点不眼熟!”
“端明,你发个誓。”
“师父,差不多就可以了啊,不然咱俩的师徒情分可就真淡了。”
刘袈放下心来,现出身形,问道:“何人?”
李希圣笑道:“我叫李希圣,家乡是大骊龙州槐黄县。”
刘袈和颜悦色道:“那就是与陈平安同乡了,对不住,得在此止步。”
其实之前还来了个身材高大的老道长,身边跟了个多半是徒弟身份的少年道童。
也曾在这边现身,在小巷外边驻足,一老一小,并肩而立,朝小巷里边张望了几眼。
当然被刘袈拦住了,鬼鬼祟祟的,不像话。
既然是道门中人,职责所在,还怕个什么?
况且那两位道士,也没什么白玉京三脉道门的道袍装束。
————
在陈暖树的宅子里,墙上挂了一本日历和一张大表格。
还有一本小册子,一年一本,每年大年三十夜,都会装订成册,三百五十六页,一天一页。
每天都会记账,暖树也会记录一些听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