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⑤。
【注释】
①已酉:宋孝宗淳熙十年(11**)。
②苕溪:在今浙江省湖州市,一名苕水。
③京洛:河南洛阳,是东周的京都,这里借指汴京。绝代人:绝代佳人。杜甫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④风絮:随风飘流的柳絮,这里借喻“京洛佳人”。溪津:苕溪渡口。津:渡口。
⑤笼鞋:衣裙遮住了鞋子。鸦头袜:古代女子穿的分出足指的袜子。李白诗:“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⑥凌波:形容女子脚步轻盈。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⑦红乍笑,绿长:偶尔一笑,满脸红晕;但眉毛经常皱着。绿:指眉毛。
⑧西楼一缕云:西楼,指女子居处。庚肩吾诗:“天禽下北阁,织女入西楼。”一缕云:一片云彩。这里用宋玉《高唐赋》朝云的典故,即指仙女。
【简说】
作者和这位飘流在苕溪的绝**子“同是天涯沦落人”,所以用同情的笔调来写。特别是观察细致,对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描绘得曲尽其妙,因而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末句从“巫山云雨”的“云”字移植而来,却不露痕迹。也表现了姜词“清空”(张炎评语)的一惯特点。这与晚唐温(庭筠)、韦(庄)那种绮丽的卑靡的词风不同,也就是表现在这些地方。黄升在《中兴以来绝妙词选》中称“白石道人”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这里用的“精妙”二字,也适合于对这首词的评价。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说:“姜白石《鹧鸪天》词三首,‘如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不但韵高,亦由笔妙,何必石湖所赞自制曲之敲金戛玉声、裁云缝月手也。”对本词特别是末二句评价甚高。
鹧鸪天
正月十一日观灯①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②白头居士无呵殿③,只有乘肩小女随④。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⑤,看了游人缓缓归。
【注释】
①这里指的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前的试灯,当时叫作“预赏”。②笼纱:蒙纱的灯笼。《梦梁录·元宵》:“公子王孙,五陵年少,更以笼纱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③白头居士:未接受官职的文士,这里是作者自称。呵殿:前呵后殿,即前呼后拥的随从。④乘肩:骑在人的肩背上。黄庭坚诗:“乘肩娇小女,邂逅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