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未必,因为单纯以国力论,晋国丝毫不差,甚至犹有过之。
而且,齐国远在千里之外,想要讨伐楚国很难,晋国却贴着脸,随时都能兵临城下。
可是楚国为什么偏偏敬畏齐国,一点都不鸟晋国?
岳川想了想,说道:“首先是心理上,齐国未曾受恩于齐国,而文公重耳流亡时,曾经的到了楚王的帮助。楚国君臣百姓都见识过文公重耳落魄的形象,生不出敬意。”
“岳先生所言极是,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原因。”伍子胥叹息道:“假若重耳品行高洁,即便出身卑微、历经磨难,最终得居高位,众人也只会感慨其坚毅,越发敬重。楚国君臣百姓对晋国的敌意,全都来源于文公及六卿世家德不配位!”
岳川点了点头。
乞丐只会嫉妒比自己过得好的乞丐,却不会嫉妒百万富翁。
楚国对晋国的不服,根源就是晋国根子上的弱小,楚国有种“我上我也行”的心态。
而且“楚王问鼎”是老传统了,周天子都不待见,一个小小的晋国算什么。
伍子胥说道:“除了心理上的原因,还有现实。楚国在‘重金买鹿’吃亏之后,全方位学习齐国,派遣使者出访、派遣公卿子弟游历,派遣商旅交流……总之,楚国君臣非常仰慕桓公与管相,两国交往中差不多是执弟子礼。”
岳川瞬间明白了。
楚国全面学习齐国,把桓公与管相当做自己的老师。
寒窗苦读,从幼儿园开始,一级一级往上升。
结果,才上到五年级,老师没了,学校也倒闭了。
同样是五年,重耳五年花天酒地,手下一群臣子跟管相的弟子门人各种交流、学习,高深的学问、典籍搬运一空。
楚国刚开始还没察觉,后来晋国全方位崛起的时候,楚国再傻也知道怎么回事了。
明明是我先来的!
最关键的,重耳与他手下的臣子们还到过楚国,收到楚国的礼遇。
伍子胥又说起“退避三舍”的故事。
当时楚王问重耳,假如有一天,你回到国家,坐上国君的位置,会怎么感谢我呢?
重耳说,大王你什么都有,也不缺金银财宝,我没什么东西能感谢的,假如将来咱们两国交兵,我就退让三舍吧。
岳川对这个典故倒还熟悉,不过看伍子胥的模样,明显话里有话。
“怎么?有不妥?”
伍子胥点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