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县常委会上的搏奕(第1/3 页)

误入官场txt下载完结 陈酒 501 字 2024-10-29 22:11:01
🎁美女直播

春节前夕,单位普遍给职工预支了一个月的工资,让职工全家人过上一个宽松富裕的年。但是春节后,人们的消费能力明显减弱,猪肉吃不起了。

在农村,从春节过后到小麦收获之前的阶段被称为“青黄不接”,到了八十年代这个阶段吃饭没有问题了,但“吃得好”还做不到。

城乡猪肉消费量直线下降。

但是,养猪户的生猪还是照样卖,把县食品公司的所有猪圈都占满了。

为了清圈,让已经够出圈重量的生猪继续出圈,以保护养猪户的积极性,县里下发文件,除个别少数民族以外,所有领工资的干部、工人,每人买十斤猪肉,猪肉钱个人承担一半,单位补贴一半。养猪户卖一头猪,必须自己买二十斤肉。

当时人们给这种个人吃肉单位补贴的肉起了个哭笑不得的名称:吃“爱國肉”。

凡八十年代初以前在单位工作的国人,都有一段吃“爱國肉”的历史。

机关单位里,有的四口之家四个人拿工资,几天内买回四十斤肉,那时家庭又没有冰箱,只好往在农村的亲戚家送。

龙山乡的罐头厂恰在这时建成投产,按照政策规定内最低价格全部收购了本乡达到出栏标准的生猪,还为附近好几个乡镇解决了“卖猪难”问题。

仅为这件事,党委书记袁清连和乡长唐宏胜在全县相关会议上均受过多次表扬。

紧接着,新闻媒体对山后村的经济发展发起了排山倒海般地宣传报道。

这波宣传浪潮起源于从龙山调走的袁娜娜在省广播电台播发的一篇录音报道《龙山不见“卖猪难”》。

省党报一位记者从电台上听到了这篇报道后到龙山采访,发现了比这篇广播稿更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线索,到山后村作了一番采访,在省党报一版位置刊发了一篇通讯《龙山脚下春潮涌——记洪蒙山区第一个“万元户”村》。

八十年代初“万元户”在全国范围内是使用率很高的一个词,“万元户”在城乡居民中都是生活富裕的标志。一个远离城镇、三百多户人家的村庄,平均每户收入超万元,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于是,全国、省内,更多的媒体记者蜂涌而来,更多的新闻线索被挖掘出来,有文字的,有声的,有影的(不过那时电视还不普及,村里人看不到),铺天盖地而来:有写村里发展长毛兔养殖的,《兔子尾巴长(zhǎng)长cháng了》;有反映村里发展草编业的,《玉米秸子挑大梁》;有写村风变化的,《噘